浙江省东南滨海瓯江和飞云江之间的平原区域,称为温瑞平原,这里是温州市的人口集合地,经济发展的核心区。在这片温州公民集合日子的平原上,有一条母亲河——温瑞塘河,她抚育了温瑞平原上100多万居民,承当着50万亩农田灌溉的重担。
在这条母亲河上,有一个不老的护卫者——瓯江翻水站,它是温州市区重要备用水源之一,也是改进温瑞塘河水质的主干水利工程。
今日浙江省水利厅与小时新闻联合推出的“激流勇进——浙江水利献礼新中国建立70周年”大型主题报导,带你走近瓯江的护卫者——瓯江翻水站。
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,后在南宋淳熙14年(1187年)由知州沈枢安排构筑,构成“八十里荷塘”。依河筑堤,可走车马,旧称南塘驿站。
温瑞塘河水系南联飞云江,北接瓯江,包括整个温瑞平原,使温州成为一个典型的山水城市,山在城中,城在水中。
“深夜坐船到南门进蔬菜,再用船运回来挑着担子买?,渴了用手捧起河水就喝,那水清的能看见底的。”许多老一辈温州人这样描绘回想中的温瑞塘河,说母亲河是温顺又慈祥的。但是,温州又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当地。新中国建立后,干旱继续时间60天以上的旱情,就发生过9次之多。
1967年的旱灾更是让温州人形象深入。“其时,温州夏秋旱继续131天,时间特别长。”家住塘河滨的市民说,作为市区日子用水水源的温瑞塘河干燥见底,“在塘河上都能打路走。”农田干燥,粮食减产,市区300多个工厂缺水停产,居民用水困难。
1971年2月,为了弥补处理温瑞平原50万亩农田灌溉、乡镇工业用水和城乡居民日子的用水严重问题,瓯江翻水站破土动工。
该工程坐落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,紧靠瓯江南岸。是温州市区的重要备用水源之一,也是改进温瑞塘河水质的主干水利工程,时间护卫着温州的母亲河。
参加瓯江翻水站建造的员工回想:“其时可没有现在的大型机械设备,差不多靠的都是人力,手持式凿岩机和小型矿车已经是很好的施工机具了。”技术人员终年吃住在工地现场,底子没有节假日,许多技术人员连新年都是在现场。
1984年,瓯江翻水站正式交付使用,展示了它关于温瑞平原非同一般的效果。
面临屡次大旱,瓯江翻水站竭尽全力投入抗旱翻水作业,及时弥补塘河水量,根本满意温瑞平原农田灌溉、乡镇工业供水和100多万居民日子用水的需求,坚持了塘河水位安稳,保证了市区内河运输通航,使旱灾丢失削减到最低极限。如,1986年温州大旱88天。瓯江翻水站从7月20日至9月11日接连翻水53天,弥补塘河水量4273万立方米,成功打败干旱。
“自从瓯江翻水站建成后,就没见塘河干过。瓯江翻水站便是温州老百姓的生命线。”市民说。
当年人们眼里美丽的温瑞塘河,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今后,逐步呈现了水环境问题,塘河的美丽相貌大打折扣。
河槽因为长时间短少疏浚,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和沿岸废物、污水入河,导致河槽淤积,形成蓄水、过流才能大大下降,严重影响防洪排涝,一些河段水体发黄、发黑、发臭。
2000年7月,温州市启动了温瑞塘河的全面整治,经过清淤、截污、办理、调水四管齐下,完成了温瑞塘河“河槽变深,河面变宽,河边变绿,河水变清”的方针。其间调水的重担,便由瓯江翻水站承当。
2016年瓯江翻水站修理加固,翻水才能提高到本来的2.8倍,每天70万方清水涌入塘河,每年调水1.5亿方,是塘河蓄水量的2倍以上,促进河道流动性,有用改进了塘河水质。
跟着温州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,瓯江翻水站的功用也逐步发生变化。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首要水源工程,现在已成为担任温瑞塘河生态供水及市区备用水源工程,对温瑞灌区防汛防旱、居民日子应急供水,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。
它的背面是不老的卫兵——瓯江翻水站,一同阅历了年月流通,仍然静静据守在这片温瑞平原土地上。
扫描关注bob综合体育平台官网入口